大花君子兰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一津南区西官房村坚 [复制链接]

1#

津云发布时间:-10-:49:31

为充分宣传本市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和奋斗故事,海河传媒中心开设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‘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’”专栏,多路记者深入乡村基层一线,把笔头和镜头对准普通百姓,挖掘生动事例,通过鲜活感人、具体亲民的细节,展示群众身边的显著变化,形象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惠,以及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红砖、青瓦,一座座院落古色古香、各具特色;花丛、盆景,一簇簇绿植高低错落、相映成趣……初秋时节,行走在津南区双桥河镇西官房村平坦、整洁的村路上,若不是见到路旁展板上前几年的实景照片,很难相信眼前这个颇具江南韵味的村落,曾经是因“脏乱差臭”而出名的困难村。近年来,西官房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依托地处海河故道的自然条件,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全村面貌焕然一新,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小康村,这其中有什么奥秘?国庆节前夕,记者到此采访探究。

环境整治打造人居样板

年5月,本市在西官房村召开学习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,市委市*府主要领导对西官房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,该村也为全市提供了示范借鉴的样板。

西官房村院落古色古香,各具特色

“前些年,村里的路特别差,坑坑洼洼,暴土扬长,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。我家门口有条臭水沟,一到夏天,苍蝇蚊子到处都是,都不敢开窗。”71岁的村民陈玉冬家临街居住,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她,提起村里以前的环境,可谓不堪回首。“这几年,村里不但修了路,还清理了垃圾和污水,完成了‘煤改气’。如今村里路变宽了,水变绿了,空气变好了,处处干干净净,有花有草。室外环境好了,咱老百姓的心气儿也高了。家家户户得空都会拾掇下自家的小院,你看,我这院子里,石榴树、月季花、盆景,都是自己种的,快赶上小花园了。”老人指着院子里满满的绿植,笑着告诉记者,“这翻天覆地的变化,放在过去,咱想也不敢想。”

西官房村街景绿植高低错落、相映成趣

陈大娘眼中的变化,还要从年8月西官房村被列入市级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说起。“3年来,在驻村工作组和双桥河镇*委的帮扶下,我们村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入手,不断升级加力,镇村联动、合力攻坚,开展了‘治脏、治乱、治差、治臭’行动。”西官房村*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张玉铁介绍,该村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整,对村内48条里巷、处垃圾点位进行集中清理,把多年来堆积的垃圾、沉积的臭水沟全部清干见底。率先推行垃圾分类,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。集中设立分类垃圾亭46处,每户配备3个垃圾分类小桶,每天由扫保员上门收集后分类统一集中处理,实现了村内垃圾从分类到收集、从转运到处理的无缝对接。同时,主干路、胡同里巷全部硬化,全域实施自来水入户,村民彻底告别了地下水,解决了村民出行难、吃水难等问题。通过实施“煤改气”工程,村民做饭和取暖用上天然气,实现了能源清洁化,按照市、区两级补贴*策,采暖季每户还可获得最高元的补贴。实施全域污水管网改造,铺设污水管网米、建设3座污水处理站。对照“厕所革命”要求,对原有厕所进行无害化改造,提升、新建17座水冲三格式公厕,彻底消除了过去旱厕少、气味大的状况。

村里各处街景都有专人负责

绿色发展增加百姓收入

“村里的环境美了,乡亲们发家致富的心气也高了。接下来,就得想办法让大家的腰包也鼓起来。”张玉铁说,“年,镇里以西官房村为试点,探索‘*组织+合作社+农户’的产业发展模式,引入沽水茂源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孵化基地,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,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。”

种植基地里,君子兰傲然挺立、苍翠欲滴

记者来到村东头的沽水茂源合作社,这里的20个大棚种满了君子兰,一盆盆君子兰傲然挺立、苍翠欲滴,令人叹为观止。“这是去年引进的君子兰花卉繁育栽培项目,我们创建了‘合作社统一出苗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成兰回购’的‘三统一’种植模式,集约利用资源,繁育栽培规模从最初的2万株发展到现在的30万株。”沽水茂源合作社君子兰种植基地负责人杜艳林一边侍弄君子兰,一边向记者介绍。作为从村里走出的“能人”,杜艳林有着多年企业管理经验,曾担任某大型外企的中方经理。“现在,村里的环境好了,干事创业的氛围浓了,于是我看准时机,返乡创业。农户栽种2万株兰苗,就能收入约5万元。目前我们已带动余名村民就业增收。5年内,我们合作社的繁育规模预计能达到万株,届时能帮助更多的乡亲走上富裕路。”谈起未来的发展,老杜信心十足。

村民们在君子兰种植基地工作

除了打造君子兰栽培示范项目,西官房村还开展了亩精品小站稻种植和稻蟹混养示范试点,变单一水稻种植为稻蟹混养,亩收益比过去翻了一番;实施了30亩南美白对虾标准化水产示范养殖,变南美白对虾粗养为标准化养殖,亩产值比过去增加0元……“年,我们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比年翻了一番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,超过全市平均水平。今年,村集体收入预计超过万元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超过元。”张玉铁一字一顿地说。

扫描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